优秀的照片有不少特质,其中层次感必不可少。
什么是照片的层次感?通俗点说,就是一张照片里被摄物有主次,画面观之有远近、大小、前后的视觉效果,有对比、有空间感。
比如下面这张图:

那如何才能让照片有层次感呢?我们从六个方面提供技巧:
一、光影对比
说到照片的层次感,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光影对比。
不错,鲜明的光影对比能让读者明确地知道,照片中的主体是立体的、占据一定空间的,这比在单一的光影环境中更能体现层次感和空间感。
比如说拍人像,一般人给模特面部特写,直接就怼脸上了,没有光影的变化、对比,得嘞,这下好不好看全靠模特颜值撑:

大师怎么拍?我们看看这张图:

虽然只是个面部特写,但有层次,远比“证件照”更耐看。
再比如说拍静物,女孩子想在朋友圈晒个口红,放在桌子上你怎么拍都很难拍好看,拿手电筒透过玻璃杯底照一照,制造点不一样的光影效果,层次感有了,高大上也有了:

照片层次感的趣味在于,虽然照片本体是二维的,但照片所呈现的内容却是三维的,这给了摄影师们巨大的发挥空间。
最简单易上手的办法,莫过于在构图上做文章,下面这些构图方法,是打造层次感的好手:
1.延伸线构图法
延伸线构图法是以汇聚线条为构架,对画面进行布局的构图办法。

有意识地在画面中利用延伸线进行构图,画面立刻有前有后。



前景/后景构图法,是通过给拍摄主体增加前景遮挡或后景映衬的构图办法。



3.框架构图法
框架构图法是在画面中有明显框架将被摄者“圈”起来的构图办法。
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典型的框架构图:

三、用色彩“分个层”
色彩的变化同样可以为我们的画面带来层次感。
用色彩打造层次感,最常见的案例是在风光摄影中拍摄天空时,我们在早上拍摄日出或是在傍晚拍摄落日,总希望能遇到绚丽多彩的云霞:






什么是“透视法”?就是在二维画面中,通过“近大远小”的透视现象来呈现三维立体感。

空间和层次密不可分,这对我们改善画面的层次感很有帮助。
说到“近大远小”,肯定会有人这样想,我随便举起相机咔嚓一张,离我近的自然大,离我远的自然小,这有什么可说的?
并非如此,它要求我们:
1.根据拍摄环境,在拍摄角度上随时做出调整。
很多人在拍摄时恰恰忘了要近大远小。
比如拍摩天轮,可能很多人想拍到它的全貌,选择正面拍摄,拍出来每个格子一样大小。
这没什么错,但层次感不够,过目即忘。
我们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,换个拍摄角度,从侧面仰拍:

2.善用虚化
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和人眼看东西的习惯结合,则是虚实的变化。
我们在看东西时,靠的非常近的反而模糊,拿远一点最清楚,再远又模糊了。
从模糊到清楚再到模糊的虚实变化,同样可以用来展现层次感。
拍人像时我们常用大光圈突出主体、增加层次,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:

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种家装改造节目,设计师们常用到的一个小技巧,能让有限的空间在视觉上被拓展——镜子。
在摄影中也是一样,照片层次感不够?镜面来凑!
拍人像,让模特照个镜子,从后侧方拍镜子中的画面,虚实同框,一秒获得双倍空间:




下图中,画面有虚有实,相互交映,层层递进,显然更为精妙:

前面说到的无论是光影、色彩,还是虚化、镜面,这些东西的呈现都依托于准确的曝光。
过曝的照片在层次感上没那么受欢迎,过曝会使得细节丢失、色彩发白、光影对比减弱,虚化效果不明显,迅速削弱照片的层次感。


也不要为了追求更鲜艳的风光效果过度提亮画面,控制曝光能为你保留更多细节,避开扁平感。
因此,想让照片的层次感得到超大程度的保留,务必记得控制曝光,还是那句老话,宁欠勿曝。